⊙本報兩會報道組
多年來,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一直在為實體經濟、為制造業搖旗吶喊。今年,他的提案再度聚焦該領域,并旗幟鮮明地提出:補生產性服務業短板,助力振興實體經濟。在他看來,生產性服務業既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量。
“在實踐中,我認識到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存在短板,也在不斷探索。目前我們傳化智聯在打造的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底座,建設的是供應鏈系統平臺,具有成為數據公司的基礎和優勢。傳化智聯的長遠目標是成為一個技術驅動型的數據公司。”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近日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將是一個怎樣的數據公司?徐冠巨表示:“我們通過建設‘傳化網’,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可以貫穿從生產制造到流通的全鏈條。未來,傳化智能網結合大數據技術,可以實時掌握200萬億物資的流量和流向,了解行業景氣程度等信息,為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區域經濟決策、行業決策提供服務。”
生產性服務業增量市場
可達12萬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更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徐冠巨表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服務于制造的生產性服務業是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空間巨大,應大力發展。”
徐冠巨認為,生產性服務業是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更是振興實體經濟的“新動能”。生產性服務業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發展的綜合實力。
“我國信息技術在消費端的應用已十分活躍,但在供給端的應用還有很大的空間要提升;信息技術、金融服務、物流服務、智能化應用在供給端、企業端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內涵。我們要在新一輪全球化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就要系統化提升我國生產性服務業水平。”徐冠巨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保守預計,如果到2020年,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提升到25%,也就是增加10個百分點,盡管還只有現在發達國家的一半,但就可以帶來12萬億的增長空間,5年可以新增就業2500萬人以上。這是一片藍海啊。”
在他看來,傳化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傳化智聯正是在努力實踐形成“生產服務與生產制造協同發展”的產業新生態的典例。化工產業積極探索全球采購供應鏈業務,物流產業的布局則志在構建中國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打造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基礎設施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物流+互聯網+金融”的立體布局,為制造業轉型注入新動力。
從效果來看,傳化物流在助推制造業降本增效、城市轉型升級、貨車司機精準扶貧等方面都已產生了一系列的效應和價值。例如,四川威玻新材料公司通過傳化的服務,實現了從原料采購到產品運輸“一單到底”,降低物流成本15%,一年省下2500多萬元(以前全年物流成本超1.7億元);杭州油脂化工有限公司通過傳化“智慧物流”平臺在線上完成貨物下單,5分鐘內公路港迅速接單,根據貨物的類型迅速進行合適的車貨匹配,實現從生產地臨江杭油化到全國各地物資需求方的全程一站式發貨、一單到底、一路可視。
又如遵義年產干椒大概40萬噸,通過傳統配貨方式運到貴陽,每噸成本300元。而通過傳化公路港網絡,運到貴陽每噸可以節約物流成本50至100元。這樣一來,40萬噸辣椒每年能降低運費2000萬至4000萬元。
打造數據公司提供經濟決策服務
徐冠巨認為,傳化轉型升級的突破,得益于在生產型服務業領域發力,掀掉了發展的“天花板”。
傳化物流的戰略是形成全國互聯互通,讓公路上跑的卡車也像高鐵、航空那樣有一個系統做保證。線下,全國已經有96個城市落地公路港;線上,公司已推出了幾個互聯網產品,一個是易貨嘀,相當于Uber的貨運版。這個產品的核心就是解決“貨物裝上車不知道去哪里”的問題。“傳化易貨嘀已經推進了20多個城市,公路港建到哪里,我們的易貨嘀就跟蹤到哪里。”徐冠巨介紹說。
除易貨嘀之外,傳化物流還有陸鯨產品(原傳化易配貨),以及配套陸鯨和易貨嘀、同時能夠實現港港互通、線上線下互通的核心智能化系統。這幾塊重要要素集成構成了“傳化網”。通過傳化網,客戶可以實現一單到底,傳化可以實現全程數據監測,掌握貨物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流動的數量、方向、時間等;這樣一個系統做成以后,待傳化物流的金融增值服務跟上去,就形成了生產性服務業的基礎。
據介紹,經過17年打磨,傳化物流已形成下接布局全國90多個公路港的地網、上承輻射長短途互聯網物流平臺的天網,以智能化系統與支付金融服務作為支撐,最終生長為一張開放共享的傳化網。
“公司通過建設‘傳化網’,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貫穿從生產制造到流通的全鏈條,解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高效流通問題,服務中國制造提升競爭力。”徐冠巨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實時掌握200萬億物資的流量和流向,為國家宏觀經濟決策及行業發展服務。”
(編輯 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