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紅船精神”提出20周年。10月9日,杭州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推出《“紅船”乘風破浪》特別報道,用5分鐘聚焦傳化新安,講述勇闖具身智能浪潮,創新研發機器人皮膚!
2005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首次提出并闡釋“紅船精神”。20年來,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紅船精神”與時俱進,持續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10月9日起,杭州電視臺推出《“紅船”乘風破浪》特別報道,聚焦杭州如何踐行“紅船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力量。
今年,杭州躍居全球創新集群第13位,創歷史新高。杭企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后,彰顯著怎樣的“紅船精神”?來看報道。
【正文】 在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一場迭代升級機器人皮膚的“頭腦風暴”正在進行。牢固地抓取物品、具備人類的溫度、點擊觸摸屏操控設備——要實現這些瞄準未來需求的仿真功能,必須在機器人表面安裝更接近人類皮膚的新材料。
【同期聲】 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硬件工程師 張璞
想要皮膚材料有耐磨的特性,相對柔軟一些,類似人手一樣有導電的特性,來進行電容屏的操作,這些材料相對來說(市場上)是比較少的。
【正文】 看似普通的機器人皮膚,實則有著不少科技含金量。不過,我們更意外的是,研究這種“新”材料的,竟然是杭州“老底子”的一家企業。
【同期聲】 記者雨辰
這個“皮膚”竟然是——傳化集團制造,他們跨界啦!
【正文】 盧杭,來自傳化集團旗下的新安化工,此前,他們一直在研發有機硅材料。然而,這次的機器人皮膚,需要他們夠一夠“天花板”。
【同期聲】 新安化工硅橡膠研究所副所長盧杭
我們其實做了非常多年的嬰童類、食品類、義肢義乳材料,我們跟機器人創新中心也交流了很多次。在具身智能上應用, 硅橡膠不僅僅是一個有機硅材料,它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復合型材料。
【正文】 每種新材料誕生的起點,都是這張遍布數字和字母的“配方單”。從事液體膠研發近20年的陳麗云,會根據經驗,把客戶對于硬度、透明度等材料性質的要求,拆解成各種原料的比例,再進行合成,就像對癥下藥一樣。不過,過往的經驗,在研發機器人皮膚時,就不怎么“靈”了,就要再創新。
【同期聲】 新安化工液體膠研發組長陳麗云
機器人是一個新的領域,客戶目前也提不出來具體的材料指標,比如抓取力,對于我們來說,怎么抓取、怎么檢測,其實這個我們也不知道。當時我們問自己,這個產品難道真的開發不出來嗎?
【正文】 “靈魂拷問”,如何作答?從辦公室的柜子里,陳麗云掏出了一個大塑料袋,里面裝滿了近20年來,她一個一個收集起來的“寶貝”。而她的這些“寶貝”卻都不完美,它們都是在測試階段,因為大大小小的問題,被客戶退貨或被自己否定的殘次品。
【同期聲】 新安化工液體膠研發組長陳麗云
這地方有空氣、有個氣泡,你看這個也是脹破了,那么我們拿回來,調整我們的配方,我們到底哪里不行。有的我可能要做幾十個樣品,我才能把這個達標的配方做出來。這給我們帶來了壓力,也帶來了動力。
【正文】 失敗了,就再試一次。透過新安化工一整墻的專利,這樣百折不撓、敢為人先的不服輸精神,變得具象化了。在行業內,他們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首創”“首次”“首套”“率先”。而這一次,面對具身智能新浪潮里無盡的未知,我們依然在他們眼睛里,看到了光。
【同期聲】 新安化工液體膠研發組長陳麗云
最開始硅膠行業肯定是國外的幾個公司是“老大”,我們再去沖擊。其實這些通用的產品,國內外企業都做得差不多,后面就是做高端,看大伙誰先起步,我們就是要跑在他們前面,我也相信我們能做到。
【同期聲】 新安化工硅基新材料研究院院長劉繼
從硅礦、到單體、到下游的硅橡膠,除了傳統領域之外,我們也在布局人工智能、半導體、醫療健康、航空航天等新興領域,從傳統行業的解決方案到高附加值行業解決方案過渡轉變。
記者手記:
在一塊“不起眼”的機器人皮膚里,藏著一家企業“不安分”的決心。突破舒適圈,執著于“摸高”,誓要跑贏對手,跌跌撞撞,最終穩穩站起——這種百折不撓的“一意孤行”,也是杭州無數企業的成長縮影。一種“精神”的永恒,在于傳承與踐行。從傳化等代表民企,到不斷涌現的“杭州六小龍”等力量,在杭州,萬眾創新的城市氣質里,就閃耀著“紅船精神”的時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