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企業如何減污降碳?
日前,記者走進杭州傳化公路港,“綠色”元素隨處可見,可以說走出了“綠色低碳三部曲”。
“用電‘綠色’化,你看我們的屋頂鋪滿了光伏板。”傳化智聯浙江大區總經理傅建烽告訴記者,2016年以來,公司就在杭州傳化公路港啟用了2.6萬方光伏板,四年下來累計使用光伏發電865萬千瓦時,自用的同時,也為國網供電。
走進工作區,只見工作人員正開著綠色車身的叉車,靈活地裝貨。
傅建烽神秘一笑,這個叉車不光外表是綠色,在屬性上也是“綠色”。
原來,去年開始,杭州傳化公路港的部分叉車從柴油車換成了電動車,不光成本下降了3/4,也極大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往柴油車釋放的刺鼻氣味消失了,工人的作業環境也變得“清新”起來。
跟前兩個降碳“法寶”不同,傳化智聯搭建的智能物流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在無形中減少了貨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傅建烽介紹,依托平臺上足夠多的貨物信息,貨車司機接單更容易,極大提升了物流運輸效率,減少車輛空載率,進而減少單位重量貨物運輸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