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打造的生物技術領域的行業盛會,今年的大會以“在希望的田野上”為主題,匯聚政府領導、知名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企業代表及合作伙伴,共同聆聽“科學與藝術”的交融,暢聊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探討海歸小鎮未來發展。寒冬之下傳遞溫暖和力量,守護信心和希望。
會上,杭州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孫旭東發表致辭。他指出,長期以來,蕭山區委區政府與以傳化集團為代表的廣大企業一道,創造了政企攜手共進、勇于改革爭先的“蕭山現象”,10年磨一劍的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就是政企攜手的典范之作,是蕭山傾力打造的澎湃引擎。蕭山始終把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定位為全區發展重要的動力源和增長極。今年10月,蕭山經開區啟動31年來力度最大的體制機制改革,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作為改革“特區”,蕭山賦予小鎮相對獨立的財政結算機制和審批管理權限,實現了政企雙方合署辦公,全面激活政府、國企、民企三方活力,加快打造“海歸人才首選地、數字醫藥新高地、產城融合示范地”,讓更多海內外人才和優秀企業在這里奔赴夢想、實現價值。蕭山將始終視企業為生命,始終確保以“真金白銀+真情實意”,與廣大企業家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更給力的政策、更暖心的服務,確保讓大家在蕭山都能夠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發展。
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在致辭中向參會嘉賓表示歡迎,他說,傳化科技城20多年的發展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關心和支持,特別是歷屆蕭山區委區政府,始終與我們在一起,持續深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的政企合作,形成強大合力。從滄海變成農田,農田變為示范園,再到國際產業新城,這里是蕭山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杭州活力的充分體現,更是中華大地變化的時代縮影。
現場,蕭山區委常委、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許昌,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為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江南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長傅曉軍、杭州傳化科技城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蔣掌科頒發聘書,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管理辦正式成立,這是小鎮的歷史時刻,也是政企合力持續深化的美好注腳。
隨后,海歸小鎮專班主要成員一起上臺發表承諾。堅持長期主義,堅持行穩致遠,堅持海納百川,一顆初心志不渝,全力打造海歸小鎮新樣板!
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我們從不是形單影只,我們有著相互扶持、共同前行的朋友。現場,我們共同“歡迎新朋友”,見證小鎮近一年來新引入的優秀項目及人才代表上臺進行簽約與表彰。
科創生態合作伙伴簽約儀式
“科創生態合作伙伴簽約儀式”是科創生態大會每一年的重磅環節,我們共同見證和歡迎小鎮科創生態圈的新朋友、新力量。簽約儀式上,杭州傳化科技城有限公司總裁陳濤與科研機構、投資基金、政府部門、官方媒體、海外機構等科創生態圈新伙伴們進行簽約。新伙伴的加入,為科創生態系統注入新鮮活力與創新動能。
一直以來,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致力于服務科學家創業創新和科創企業快速成長。如今,這里已經建設了商業、教育、醫療的國際化配套,形成了研發、中試到產業化的專業服務體系和產業載體,搭建了全生命周期的產業基金群,集聚了400多家企業,8000多名科創人才,30000多人在這里工作與生活,產城人文深度融合,科創活力十足。
我們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與志同道合的生態圈伙伴們,共同構建一個開放、合作、共贏的科創生態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各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激發生生不息的科創力量。每一位加入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的人都將成為迎接創新浪潮的一員。
會上,來自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文化領域的行業大咖匯聚一堂,精彩的主旨演講聚焦科創熱點,點燃創新火花,釋放出新質生產力的澎湃活力與蓬勃脈動。
這片土地曾經是農田,如今深耕生物經濟。坐落在小鎮的湘湖實驗室,正是瞄準世界農業科技發展前沿,培育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的新型研發機構,多年來一直積極推動食品科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湘湖實驗室主任李培武院士作了《現代農業與科技創新》的主旨演講,以其團隊成果“豆科作物提質固氮綠色增產ARC耦合技術”為例,從現代農業與科技創新發展趨勢、湘湖實驗室的使命與定位兩方面分享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和人類健康的相關議題。
作為中國海歸小鎮的標桿,如何更好地推進海歸小鎮建設,形成獨特的海歸小鎮文化,并向世界傳遞這里的科創力量與小鎮活力?JWDK 首席執行官、英國商會(上海)主席莊沛榕 Kirsten Johnston以《在這里,看見創新文化的生長》為主題,從成為世界級的可持續創新社區、如何實現創新理念的充分融合、讓高知社群在這里蓬勃生長三個層面,分享海歸小鎮文化的國際視角與文化理念。
大會現場除了精彩的主旨演講,還進行了“科創無界·星空追逐 生物技術產業論壇”,嘉賓們圍繞當今火熱的AI與生物技術創新融合、“政產學研資”協同創新等議題,深度研討,巔峰對話,干貨滿滿。
20余年,海歸小鎮·傳化科技城從一片灘涂蛻變為產城人文融合的國際科創社區,發展成為中國海歸小鎮的標桿。今天,我們回歸傳化在這片田野的故事,繼續勾勒產城人文融合的美好圖景。
看見多遠的過去,才看得見多遠的未來。我們攜手共進,寒冬亦希望不減,并肩前行,路遠也終將抵達。